在经历了无数次“跳票 ”后,市场翘首以盼的GPT-5终于登场 ,但迎接它的并非预想中的热烈掌声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(以下简称“每经记者”)第一时间进行实测后发现,被寄予厚望的GPT-5,其输出的文章“AI味”似乎比以往更重了 。与此同时 ,全球用户与行业专家的反馈也颇为尖锐:GPT-5的写作能力被指出现“倒退 ”,编写的代码被讽刺为“美而无用”,甚至在被誉为通用人工智能(AGI)终极测试的Arc Prize中 ,惨遭竞争对手马斯克旗下Grok 4的“碾压”。
然而,在这场略显平淡甚至令人失望的技术发布背后,一个更清晰的战略转向正在浮现:OpenAI似乎不再痴迷于单纯的技术迭代本身 ,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公司的生存与商业扩张。
在技术边际收益锐减 、运营成本高企、核心人才流失等多重隐忧的夹缝之中,OpenAI为GPT-5制定了向普通用户免费开放和远低于竞争对手的API定价策略 。这表明,GPT-5的角色,已不再是那个惊艳世人的“技术奇迹 ” ,而是OpenAI冲击5000亿美元估值、全力争夺B端(企业)与G端(政府)市场的关键商业筹码。
“博士级专家”的尴尬——“AI味”的文章与“美而无用 ”的代码
在8月7日的发布会上,OpenAI的CEO山姆·阿尔特曼曾用三个生动的身份,类比了公司三代旗舰模型的演进:GPT-3像是偶有灵光闪现但常伴挫败感的高中生;GPT-4则如同具备了真实智慧与实用价值的大学生;而最新的GPT-5 ,则被誉为可以按需召唤的“博士级专家”,能够随时助力用户达成各种复杂目标。
OpenAI声称,GPT-5在超高难度的科学问题上刷新了世界纪录 ,并在与人类专家的对比测试中,有近70%的场景表现更优 。此外,GPT-5还与现有的o系列模型进行了无缝整合 ,能够根据任务的复杂性,自动选择最佳的推理路径。官方数据显示,GPT-5在代码生成和写作领域的准确率均高于GPT-4系列 ,部分内部测试中的错误率甚至下降了约80%。
为了减少备受诟病的“幻觉”问题,GPT-5还引入了更严格的事实核查与内容过滤机制 。具体来看,在联网搜索时,GPT-5的事实错误概率比GPT-4o低约45%;独立思考时 ,出错概率比o3模型低约80%;在开放式事实性基准测试中,产生“幻觉”的数量更是比o3模型少了约六分之五。
OpenAI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了GPT-5在代码生成和写作方面的能力。然而,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,似乎并未完全印证官方的说法。
首先,在写作能力上,尽管OpenAI声称GPT-5的文笔更具“人味儿 ” ,但有用户在体验后直言,其写作能力甚至“退化到和GPT-3.5差不多” 。每经记者也要求GPT-5就本场发布会撰写一篇新闻报道,最直观的感受是:其输出的文章逻辑清晰 ,但遣词造句的模式化痕迹明显,“AI味”比以前更重了。
其次,在编程方面 ,GPT-5的优势也并不突出。在改进版的编程能力评估基准SWE-bench Verified测试中,GPT-5并未与竞争对手Anthropic公司的Claude 4.1 Opus拉开显著差距 。尽管OpenAI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令人惊艳的编程演示,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却备受质疑。
Meta公司的一位工程师体验GPT-5后在社交媒体上感叹道:“GPT-5仅用一次调用就重构了我的整个代码库:25个工具调用,3000多行新代码 ,12个全新的文件。 ”但他随即话锋一转:“然而,这些代码都无效(无法正常工作),虽然确实写得很漂亮 。”
另一位研究人员在经过一系列项目代码测试后 ,甚至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结论,他认为目前主流大模型的代码编写能力排名应该是:Claude Opus 4.1 > Gemini-2.5-Pro > GPT-5-Thinking。
从第三方的基准测试数据来看,GPT-5相较于竞争对手的旗舰模型 ,其领先优势也微乎其微。根据Artificial Analysis的综合排名,GPT-5目前虽然位列第一,但其综合得分仅比自家的老模型o3高出两分 ,比Grok 4仅高出一分 。而在被誉为AGI终极测试的Arc Prize竞赛中,GPT-5更是被Grok 4大幅超越。
“GPT-5不太可能‘超越一切预期’,因为大模型的边际收益正在迅速递减。”AI营销与销售专家 、太和智库研究员唐兴通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 ,“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所谓‘进步’,更多是来自于工程层面的调优和多模态能力的融合,而非纯粹的智能层面上的突破 。 ”
他认为,AI的发展正面临两大物理限制:“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,‘数据墙’是客观存在的,高质量的公共训练数据正在被快速耗尽。同时,算力成本的指数级增长 ,也让过去那种‘大力出奇迹’的暴力美学难以为继。”
当技术光环褪色——OpenAI被迫打响“价格战”
在GPT-5的技术表现未能完全征服市场的同时,OpenAI为其制定的商业策略,却显露出了前所未有的“杀气 ”。
目前 ,无论是Plus、Pro、团队版还是免费用户,均已陆续接入GPT-5 。对于广大的开发者和企业API用户,GPT-5的定价策略极具竞争力:其标准版API的定价为每百万token输入1.25美元 ,输出10美元,这不仅低于上一代的GPT-4o,更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Claude Opus 4.1和Gemini 2.5 Pro。而其轻量级的GPT-5-mini版和GPT-5-nano版的价格则更为低廉。
OpenAI的这套定价策略显然直指广阔的B端市场:通过极具吸引力的超低API价格 ,将那些正在自研模型或使用竞争对手服务的企业客户,直接“挖”到自己的生态中来 。在GPT-5发布会的后半场,OpenAI也一反常态,将重点放在了分享企业应用案例上 ,详细展示了其模型如何帮助企业构建各种应用,并专门推出了服务于企业的GPT-5-chat模型。
“OpenAI面临着巨大的降价压力,主动降价是深思熟虑后的市场分层策略 ,旨在应对日益激烈的开源模型竞争。”唐兴通向每经记者指出,“在技术上越来越难以‘一步登天’的背景下,商业上的‘遍地开花’才是当务之急 。AI的下半场 ,胜利将不再属于那个模型参数最高的玩家,而是将属于那个能率先为顶尖技术找到‘杀手级应用’的玩家。 ”
GPT-5的目标,已不再是通过炫技来获得市场的掌声 ,而是要精准地瞄准企业客户口袋里的真金白银。GPT-5并非一个颠覆性的代际跨越模型,而是OpenAI准备投入到残酷商业肉搏战中的关键筹码 。
IT研究公司Gartner的分析师阿伦·钱德拉塞卡兰也认为,GPT-5仍然只是一种“渐进式优化” ,而非颠覆性的 、跨越式的提升。唐兴通则表示,GPT-5的“渐进式改进”,短期内可能会刺破资本市场的幻想泡沫,估值会承压 ,但对于其中长期的商业化进程,甚至可能是件好事。“关键已经不在于技术本身有多么性感,而在于如何将已经足够强大的技术 ,转化为能够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可靠产品 。”
“OpenAI需要加速从一个伟大的实验室,进化为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。 ”唐兴通总结道。
C端增长见顶?——OpenAI的5000亿美元估值野望
GPT-5的发布,或许还与OpenAI近期的资本运作密切相关。
据媒体8月7日报道 ,OpenAI正在与现有投资者展开初步谈判,商讨一次员工持有的股权出售事宜 。如果这笔交易能够达成,OpenAI的估值预计将从目前的3000亿美元 ,一举跃升至5000亿美元,这将超过埃隆·马斯克旗下SpaceX的3500亿美元,使其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未上市AI公司。
唐兴通向每经记者指出 ,5000亿美元的估值,反映的并非OpenAI当前的市场价值,而是资本市场对其在AGI时代的一种“期权定价”。“支撑这个估值的核心逻辑是:谁掌握了通向AGI的最短路径,谁就拥有了重新定义整个世界的权力 。”
然而 ,现实的财务压力依然严峻。有媒体预计OpenAI今年的收入将达到120亿美元,但其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依旧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难题。有分析指出,OpenAI每创造1美元的收入 ,可能将伴随着2.25美元的成本 。据此粗略估计,该公司今年的运营支出预计将超过280亿美元,这些支出主要与其使用的微软云计算服务、正在建设的“星际之门 ”数据中心项目 ,以及与算力提供商CoreWeave签订的129亿美元五年期协议有关。除了财务压力,OpenAI还面临着核心人才流失的挑战,近期多名AI关键研究员的离职 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技术领先优势,并增加其人力成本。
“在AI这条赛道上,现金流为负并不是问题 ,失去技术领先地位才是真正的灾难 。”唐兴通认为,“当前的巨额投入,都是在为未来的潜在垄断地位买单。”不过,他也指出 ,持续的融资可以暂时解决资金问题,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盈利模式的难题。
目前,OpenAI的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ChatGPT的订阅业务 ,该业务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约70% 。最新数据显示,ChatGPT每周约有7亿活跃用户。但在唐兴通看来,7亿用户既是OpenAI的“荣耀勋章 ” ,在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其“增长的边界”。
“ChatGPT的C端增长确实已接近饱和,但OpenAI真正的野心,在于广阔的B端(企业)和G端(政府)市场。”他分析道 。OpenAI近期时隔六年再次开源部分模型 ,正是为了吸引那些对数据主权高度敏感的政企客户,这标志着其战略重心正在从“消费互联网 ”转向“产业互联网”。
OpenAI的团队深知,其以API驱动的商业模式 ,在中低端市场迟早会被更便宜、更灵活的开源模型所侵蚀。与其被动地等待被其他人颠覆,不如主动求变 。因此,OpenAI正在从单纯的“卖算力”,转向更为复杂的“卖生态 ” ,试图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商业架构:开源模型是其吸引广大开发者的流量入口,高端API是其主要的利润中心,而企业级服务则是其未来最重要的增长引擎。
为了快速切入政府市场 ,OpenAI在8月6日宣布,未来一年将以象征性的1美元价格,向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提供其ChatGPT Enterprise产品 ,让政府雇员可以“几乎免费”地使用其最强大的AI服务。这种典型的“供应商锁定(Vendor Lock-in)”策略,旨在以极低的成本快速渗透政府和大型机构市场,为未来的长期合作和高价值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。
“OpenAI正站在成为下一个微软的十字路口 ,”唐兴通总结道,“其成败的关键,在于它能否在持续的技术突破 、创新的商业模式以及严格的风险管控这三者之间 ,找到那个最佳的平衡点。 ”
(文章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)
什么软件推荐股票:怎么用手机买股票-1.2万亿世界级水电工程开工 券商周末开启“战斗模式”:五大板块暗藏投资良机
股票怎么看公司业绩好坏:手机买股票开户流程-消费主题基金战场上半年论输赢 抓盲盒黄金收益超30% 死守喝酒吃药两位数跌幅
怎么用手机交易股票:深圳股票配资-特朗普称将对印度商品征收25%关税
配资公司十大陷阱和套路:股票用手机怎么买-减持!多家公司密集公告!A股后市如何演绎?
配资平台网址:股票配资网首页官网-GPT-5登场!OpenAI奥特曼:幻觉大幅降低 已从大学生变博士级专家
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:股票资讯app-OpenAI和英国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将在AI领域展开深度合作
淘倍网-淘倍网官网-全国前三配资平台_免费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“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...
记者辛圆3月25日,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...
3月24日,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洋王”,002724.SZ)早盘一字跌停,此后股价拉涨,尾盘封涨停板...
3月24日,易方达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公开发售。该产品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,这个指数是什么?有哪些优势?投资价值如何?...
近日,开源证券大连分公司遭大连证监局处罚,暂停其办理需要合格投资者认定相关业务六个月。该惩处力度在近年来券商分支机构中并...
记者|赵阳戈年初,证监会就修改《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》部分条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市场也将注意力投向了...
2025年3月25日,倍轻松(688793.SH)公告称,公司股东宁波倍松投资有限公司(简称“宁波倍松”)拟通过大宗交易...
文/吴治邦3月24日早盘,在2024年年底压哨实施完毕重整计划的*ST花王股价继续跌停。自2025年1月...
3月24日,AI眼镜概念股开盘拉升,瀛通通讯直线涨停,明月镜片涨超10%,比依股份、博士眼镜、恒玄科技、国光电器等跟涨。...
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富深化价值基金经理刘晓日前发表了对 2025 年市场的展望。刘晓指出,国内经济正处于复苏通道,市场大幅...
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第44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,较昨日此时缩量超900亿。...
【隔夜行情】•周五(2025年3月21日),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,截至收盘,截止收盘,沪指跌1.29%,报收33...
3月24日,业内权威专家表示,MLF(中期借贷便利)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,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。3月24日...
当地时间3月24日,特斯拉美股涨幅扩大至5%,现报262.055美元/股。...
记者辛圆给补贴、建平台,为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,各地纷纷放出“大招”。据央广网周一发布消息,湖...